寫人物之前,先學會拆解分析!實用寫作練習(一)人物側寫分析
總覺得自己筆下的人物寫得不怎麼樣?
先把自己的故事放下,我們來看看別人的作品,嘗試分析別人到底是怎麼刻劃人物的。
在分析之前,你要先抓出角色的基本資料,例如:名字、個性、年齡、家庭背景、職業等。
接著你要透過蛛絲馬跡去挖角色真正的自己,和他在人前的表現(其他人眼中的他)。
從而去了解,角色為何會這樣,故事裡的角色是否有完整脈絡,是否足夠立體。
訓練自己的判斷力,學會鑑賞別人的作品,到你自己寫故事的時候,才有能力檢視自己的作品到底寫得好不好。
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
到底該作家或編劇,是如何透過對白、動作、情節等去鋪陳,使人物變得有血有肉?
在《American Psycho》裡,編劇是如何塑造主角Patrick Bateman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的呢?
電影一開頭就說明Patrick Bateman非常自律和一絲不苟,每天都會規律地健身,洗完澡後的保養程序一點都不馬虎。
西裝筆挺出入辦公室和高尚地點,與名流紳士打交道,但是仔細去聽他的說話,會發現他只在乎自己。
他滔滔不絕發表對音樂的想法,想要表達自己熱愛音樂,但語調非常平穩,像是背誦過無數遍,只為能夠在他人面前表現出他的品味。
他抨擊時事,說要關注歧視問題,回過頭又跟所謂朋友貶低女性,打臉剛才侃侃而談的自己,表現出他的表裡不一。
他多次把憤怒和慾望發洩在他人身上,連上床都要自戀地面對鏡子或鏡頭錄影自己的厲害。
他會因為微不足道的原因,而痛下殺手。
例如,為了一張名片,在心裡動了殺意,後來也真的付諸實行。
看完《American Psycho》,沒有人會不同意Patrick Bateman是個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的人渣。
《American Psycho》可能有點舊,寶寶們未必看過,那我再舉個近期一點的例子。
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是去年度我最喜歡的電視劇,雖然配角都是為了主角服務,但難得連配角都很立體。
有看過的朋友,排除本來就是粉絲的,是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,多少有點不喜歡女配角高宥琳呢?
前幾集,觀眾能得到的印象是,高宥琳劍擊很厲害,是女主角羅希度的偶像。
羅希度為了追逐夢想和偶像,想方設法來到了高宥琳的身邊,可總是被高宥琳冷嘲熱諷、雙重標準的對待。
所以,觀眾很可能會代入羅希度的角度,與羅希度共情,替羅希度忿忿不平,甚至討厭高宥琳。
但是,當你看完了整部劇之後,你還會討厭高宥琳嗎?
不,你甚至會羨慕高宥琳和羅希度的友誼,覺得高宥琳忍辱負重其實很了不起,甚至會心疼她,也會為了她得到好結局而感到安慰。
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反轉觀眾對高宥琳的看法呢?
最關鍵是第八集。前段有高宥琳向白易辰的坦白,後段有羅希度意外得知高宥琳承擔著家庭的經濟壓力,更重要的是,羅希度終於明白,為什麼高宥琳之前會濕漉漉地返回宿舍。
因為高宥琳抒發壓力的方法,就是播著音樂,從十米高台往後掉進游泳池裡。
高宥琳坐在十米高台聽著音樂,閃回穿插一些高宥琳過去的回憶,落淚的鏡頭很唯美,然後,她站起來,背向水面,往後倒下去。
這刻的觀眾,跟羅希度一樣感到震驚與難過,不知道高宥琳究竟過著怎樣的地獄般生活,即使還有點討厭她,但也不自覺同情她了。
所有人都記得高宥琳是得過奧運獎牌的厲害選手,沒有人記得她也只不過是個高中生而已。
高宥琳對羅希度態度惡劣,是源於誤會,也源於她的不自信,和承受了過多不應該由她承擔的壓力。尤其是,她跟羅希度的家庭背景,簡直是對照組。
她爸媽因為太善良被騙而背下巨債,但羅希度卻不愁衣食,連運動鞋都是名牌。但她的父母對她很有愛,對比羅希度的媽媽關心但不善表達情感,造就了她跟羅希度的不一樣。
這就是編劇的厲害了,當然演員、導演、攝影、剪接和配樂等都很重要,但編劇的安排絕對是功不可沒。
之後的劇情,高宥琳與羅希度能向彼此坦白、和好,甚至結為好朋友。觀眾還能從二人的友誼,或是高宥琳與文智雄的戀愛中,發現到高宥琳可愛、傻氣、善良、敏感的一面,讓高宥琳這個角色變得很真實。
有強項、有弱點,有屬於她的思維邏輯和處事方法,在觀眾腦海建構出很立體的畫面。
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可以在Netflix觀看,個人是蠻推薦大家去看的。
除了關注演員們亮眼的演技,也請在觀看時留意編劇的編排。
這部劇,我可以說是編劇教科書的正面例子,幾乎你能在編劇書或寫作書上看到的敘事與刻劃技巧,都能夠在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裡看到。
劇情的發展脈絡,包括轉折的時間點,是很符合熱門影集的鋪排公式。
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
【人物側寫分析練習】
選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觀看,試著針對其中一個主要角色,寫出500-1000字的人物小傳。
接著,以不多於500字,分析該角色得到某結局的原因。
以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為例,你可以寫羅希度的人物小傳,再分析為什麼羅希度在愛情裡作出那樣抉擇的原因。